[专家建议]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,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般单位对人员招聘极其重视,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。像小A遇到的这种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的注意与警惕,不要毫无防备地就将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出。因为这种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,甚至还有可能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。所以,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来路不明的“招聘单位”透露隐私信息,一旦发现侵权现象应立即报案。
★陷阱之骗取劳动力
[典型案例]一些公司纯粹出于节约劳动力成本而招收工作人员,在试用期后又将其辞退。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,而试用期的工资往往较低,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上涨。但试用期即将结束时,企业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。
[专家建议]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前,最好找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,询问工作情况。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,说明该企业需求人数多且急,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。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,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。
★陷阱之粉饰招聘岗位
[典型案例] 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发布不实信息,将需求职位写成“市场总监”“保险事务部经理”,结果应聘者到了岗位,却发现是做”业务员“”保险代理员“等,使得应聘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。
[专家建议] 在求职时应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,仔细分析,询问工作细节。避免上当受骗。
★陷阱之不签订就业协议书
[典型案例] 小B毕业后去某企业做食品检验工作。当时该企业给小B的承诺是:月薪13000元,外加年终奖,工作满三年分配住房。小B以为自己遇到了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好事,没有与该企业签订任何书面合同就去了企业当地。到当地后,急于求成的小B草率地与企业签订了合同。一个月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,自己的月薪确实定在13000元,但在工作中,自己经常“违反”公司所定的霸王条款:迟到一次罚款500元,在食堂吃饭,剩饭菜罚款500元……到手的工资所剩无几。小B提出辞职,该企业拿出工作合同,要求小B缴纳50000元违约金,小B这才发现自己吃了哑巴亏。
[专家建议]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,如果不签订该协议,毕业生的人事档案、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,如办理社会保险、购买经济适用房、评审职称等。因此,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,对毕业生的工作、生活、职业发展是不利的。毕业生应主动要求单位解决这些问题,并可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、户口等关系的接收。在招聘环节就应该多加注意,求职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,要大胆地和用人单位商谈有关工资、保险等相关内容,洽谈成功后,一定要和他们签订具有法律效用的书面合同,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,对双方权、责、利等有所规定;对一些远期承诺,也应写进合同中,合同可办理公正手续;签订正式工作合同时,要注意条款的设置,切勿签订“霸王条款”。
关于“兼职”
★陷阱之骗力
[典型案例] 小C、小D、小E三名大三学生,假期在某公司做产品促销员,原定工资是底薪500元,再加销售业绩提成。但在打工28天之后,公司以不合格为由将三人辞退,工资分文未发。
★陷阱之骗钱
[典型案例] 小F通过广告找到了一个“助学中心”,要求找一份饮料促销的工作,并交了80元中介费,然而久等之后工作依然没有着落。据她说,当时她被该“助学中心”介绍到一家店面搞食品促销,结果因该店已经招满人而被拒绝,而且该店明确表示他们没有委托过任何一家职介所招人。小F为此非常气愤,她要求退钱,对方说只有一个月内没有介绍成功才可以退。小F愤愤地说:“这分明是一个骗局,一个月谁等得了,假期都结束了,还打什么假期工?”
[典型案例]某高校里来了这么一帮人,他们在校园人群集中的地方,摆放一张桌子,几个人拿着表格,号称为高校学生介绍一些文秘、法律顾问、翻译等比较体面的工作。得知消息后,不少大学生纷纷前来报名,并按照他们的要求,每人交纳400元的押金。这帮人收取了钱后,告诉报名学生随时听候消息。但之后他们便杳无音信,大学生们每人的400元钱更是犹如针入大海。
[田洪鋆老师提示大家]
◆提防非法中介机构。正规中介机构有劳动部门颁发的《职业介绍许可证》和工商部门颁发的《营业执照》。大学生要看清营业执照正本,经营范围是否与其所称相符;
◆坚决不押任何证件,拒交各种名义的押金、保证金、风险金、报名费和培训费。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,要坚持拒交,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区、县劳动部门举报,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
◆确认工作单位的合法性,如是否具备法人资格、是否有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、是否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。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很多传销组织瞄准大学生,这类组织的风险和危害都很大,需要严加防范。
◆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书,协议书一定要权责明确,工资额度、发放时间、安全等方面一定要在协议中详细说明。
◆提防网上信息欺骗,如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翻译、创作等。由于网络取证困难,很多学生的信息或智力资源被白白利用。
◆不要轻信到外地上岗的许诺,遇到这类情况要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,看招工单位是否办理相关手续,否则会有被骗工骗钱甚至被拐卖的危险。
◆发觉被骗,及时报案。大学生一旦发觉上当受骗,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、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或公安派出所报案,寻求法律保护。另外,大学生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,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,提高法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。
关于“网购”
★陷阱之好评返现
[典型案例] 小G花费199元网购了一件毛衣。客服在交易过程中向他介绍,好评截图可返5元现金。小G收到商品后随即好评,并发表文字和图片评价,对这件毛衣“表扬”了一番。不久后小G发现,该毛衣起球和掉色现象严重。当他提出退货时,商家则以小G曾经好评为由拒绝。
★陷阱之虚假宣传
[典型案例] 小H在网上购买了一盏台灯,当时店家宣传该台灯充电十分钟就能使用八小时,但收到台灯后,小H发现事实根本与店家宣传不符,遂提出退款,但店家以台灯没有质量问题为由拒绝退款。
★陷阱之成交量藏猫腻
[典型案例] 小I在网上看到一款DIY组装电脑近半年的成交量达到11000多台,就放心下单并付款。收到产品后,小I开机试用,却发现显示器无信号输入。之后,客服承诺安排维修人员上门处理,但第二天改称建议小I自行处理,小I向工商部门投诉,经调查,该商家在2016年第一、二季度中,组织45名亲友帮忙“刷单”共1825笔。
[田洪鋆老师提示大家]
◆网购时要充分了解商品,包括常规价格、网络价格、批号、外包装、出产地等;
◆选择专业的购物网站。正规网站有国家通信管理机关颁发的ICP认证号,还有工商局颁发的网站“红盾”标志;
◆选择信用度高的商家。查看卖家的注册时间、交易次数,结合买家的评价、留言等内容;
◆严守交易规范。交易之前认真阅读交易规则及附带条款,选择可靠的交易工具,如支付宝、微信支付平台等;
◆保留与卖家的聊天记录和有关单据,以便发生纠纷时快速取证;
◆“先验货,再签收”。货到时当面打开确认,确认无误后再签字。一旦货物有问题,不要签收,直接退货;
◆妥善保管网银信息。设置安全密码,按时系统升级,定期杀查病毒,办理网银U盾或者文字证书,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购物。
维权途径
[田洪鋆老师提示大家]根据我国目前的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、《民法通则》、《合同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,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维权的途径:
◆协商和解,即双方在自愿、互谅基础上兼职注册网站有哪些,通过摆事实、讲道理,分清责任,达成和解协议,解决纠纷。
◆投诉调解,即消费者请求第三方(如消保委)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、调和沟通,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。
◆行政申诉,即消费者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。如与经营者达成和解,可撤回申诉,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 。
◆提请仲裁,即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,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裁决。
◆提起诉讼,即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兼职注册网站有哪些,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。
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
[田洪鋆老师提示大家,提高维权意识要多管齐下]
◆学校层面,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,既要把课堂教学和相关部门的教育宣传相结合,也要把书本知识和维权实践相结合,例如通过课堂讨论、知识竞赛、模拟法庭等形式,充分调动大学生维权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◆政府层面,重视大学生维权问题,协调宣传、教育、立法、执法、财政等部门,依托共青团、青联、学联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,通过组织网络、代表机制和日常工作等手段,帮助大学生维权。
◆媒体层面,要强化媒体责任,加强职业自律,通过推送法律维权相关信息,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。
◆家庭层面,要注重家庭教育的示范效应,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。
往期精彩回顾:
点击关注
———END———
限 时 特 惠: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98元,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
站 长 微 信: iamzeling